欢迎访问:蚌埠医科大学det365在线平台

当前时间:
det365在线平台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研学术 学生工作 党群工作 创新创业
 
科研学术
 
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科研学术 - > 科研团队 - > 正文
 
神经生物学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3-01-03 浏览:

神经生物学创新团队

神经生物学创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定位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并向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拓展。包含两个学科方向:1.脊髓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与移植治疗;2.昼夜节律生物钟与肿瘤发生机制研究。

一、脊髓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与移植治疗研究

1. 本学科研究团队现有教授4名(刘长青、吕合作、王春景、郭俣),副教授1名(刘高峰),青年博士1名(马彩云),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2人,成员梯队和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项,安徽省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重大、重点项目3项,蚌埠医学院重大科技项目孵育计划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

2. 主要研究内容:(1)利用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作为移植供体,开展帕金森病移植治疗与神经组织功能重建工作,包括hiPSCs定向诱导分化DA能与GABA能神经元前体细胞,工程化改造DA-BMSCs,小分子诱导神经前体细胞等,定向移植PD模型中脑黑质与纹状体,术后观察宿主运动能力恢复状况,分析修复中脑黑质与基底节神经环路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退行性疾病的神经前体细胞的工程化培养奠定基础。

2)脊髓损伤的免疫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主要开展脊髓损伤与免疫、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以及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研究工作,较早在本领域提出了“SCI局部免疫微环境失衡的理论,从免疫生物学角度探讨研究脊髓损伤的免疫病理机制,分析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方法。

二、昼夜节律生物钟与肿瘤发生机制研究

1. 本学科研究团队现有教授2名(李姝婧张静),副教授2名(李晶、王大巍),讲师1名(郑德禄),助理实验师1名(怀自友),具有博士学位4人,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成员梯队和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目前,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项,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项目2项,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

2. 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筛出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钟基因,研究生物钟基因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和改善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从临床、细胞、动物、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钟基因与抗肿瘤药物协同治疗肿瘤的机理和效果,为临床上肿瘤的个体化生物时辰治疗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通过建立生物钟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研究昼夜节律与抑郁障碍间之间的联系,探究节律基因作用于情感的机制及抗抑郁药的时辰治疗效果,为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肿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
 
 
Copyright (C) 2012-2013 蚌埠医科大学det365在线平台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蚌埠医科大学det365在线平台 联系电话:0552-3175396